Redis系列第四章
发表于:2023-12-16 | 分类: 中间件
字数统计: 7.6k | 阅读时长: 27分钟 | 阅读量:

Redis 主从集群

为了避免 Redis 的单点故障问题,我们可以搭建一个 Redis 集群,将数据备份到集群中的其它节点上。

Redis 的主从集群是一个“一主多从”的读写分离集群。对于数据库集群,写操作压力一般都较小,压力大多数来自于读操作请求,所以集群中的 Master 节点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读写请求,而 Slave 节点仅能处理客户端的读请求。

主从集群搭建

伪集群搭建与配置

在采用单线程 IO 模型时,为了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一般会在一个主机中安装多台 Redis, 构建一个 Redis 主从伪集群。

  1. 复制 redis.conf,用于设置每个 Redis 节点的公共属性。修改:
  • masterauth

如果需要设置置密码验证属性 requirepass,每个主机的密码都要设置为相同的。且要设置两个值完全相同的属性:requirepass 与 masterauth。其中 requirepass 用于指定当前主机的访问密码,而 masterauth 用于指定当前 slave 访问 master 时向 master 提交的访问密码,用于让 master 验证自己身份是否合法。

  • repl-disable-tcp-nodelay

150052854a7ce448021caae348d9b771.png

该属性用于设置是否禁用 TCP 特性 tcp-nodelay。设为 yes 则禁用 tcp-nodelay,此时 master 与 slave 间的通信会产生延迟,但使用的 TCP 包数量会较少,占用的网络带宽会较小。设置为 no,则网络延迟会变小,但使用的 TCP 包数量会较多,相应占用的网络带宽会大。

tcp-nodelay:为了充分复用网络带宽,TCP 总是希望发送尽可能大的数据块。为了达到该目的,TCP 中使用了名为 Nagle 的算法。

Nagle 算法的工作原理:网络在接收到要发送的数据后,并不直接发送,而是等待着数据量足够大(由 TCP 网络特性决定)时再一次性发送出去。这样,网络上传输的有效数据比例就得到了大大提升,无效数据传递量极大减少,于是就节省了网络带宽,缓解了网络压力。

tcp-nodelay 则是 TCP 协议中 Nagle 算法的开头。

  1. 创建 slave 的配置文件:
1
2
3
4
5
6
7
8
include redis.conf
pidfile /var/run/redis_6380.pid #设置进程id
port 6380 #设置端口号
dbfilename dump6380.rdb #设置持久化文件名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0.aof # 设置增量文件名
replica-priority 90 #设置选举优先级,默认100,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logfile access6380.log #指定日志文件

另外两个文件类似,不在赘述

启动 redis

0489022eac57defba2121b6dac27d27c.png

设置主从关系:

  • slaveof

b768f3d15040acdcf6b8bc89f515a31e.png

查看状态信息:

  • info replication

fb501b034af9219356069518fb5fb3a7.png

分级管理

Redis 主从集群中的 Slave 较多时,它们的数据同步过程会对 Master 形成较大的性能压力。此时可以对这些 Slave 进行分级管理。

只需要让低级别 Slave 指定其 slaveof 的主机为其上一级 Slave 即可。上一级 Slave 的状态仍为 Slave,只不过其是更上一级的 Slave。

427938264eba60056c1bab450c6eab69.png

当然,此时 Master 的 Slave 只有 6381 一个主机。

容灾冷处理

在 Master/Slave 的 Redis 集群中,若 Master 出现宕机,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通过手工角色调整,使 Slave 晋升为 Master 的冷处理;一种是使用哨兵模式,实现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 HA,即热处理。

无论 Master 是否宕机,Slave 都可通过 slaveof no one 将自己由 Slave 晋升为 Master。如果其原本有下一级的 Slave,那么其就直接变为了这些 Slave 的 Master 了。而原来的 Master 也会失去这个原来的 Slave。

主从复制原理

主从复制过程

当一个 slave 节点接收到类似 slaveof 127.0.0.1 6380 的指令后直至其可以从 master 持续复制数据,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

  1. 保存 master 地址
  2. 建立连接

slave 中维护着一个定时任务,该定时任务会尝试着与该 master 建立 socket 连接。如果连接无法建立,则其会不断定时重试,直到连接成功或接收到 slaveof no one 指令。

  1. slave 发送 ping 命令

连接建立成功后,slave 会发送 ping 命令进行首次通信。如果 slave 没有收到 master 的 回复,则 slave 会主动断开连接,下次的定时任务会重新尝试连接。

  1. 对 slave 身份验证

master 收到了 slave 的 ping 命令,并不会立即回复,而是先进行身份验证。如果验证失败,则会发送消息拒绝连接;如果验证成功,则向 slave 发送连接成功响应。

  1. master 持久化

首次通信成功后,slave 会向 master 发送数据同步请求。当 master 接收到请求后,会 fork 出一个子进程,让子进程以异步方式立即进行持久化。

  1. 数据发送

持久化完毕后 master 会再 fork 出一个子进程,让该子进程以异步方式将数据发送给 slave。slave 会将接收到的数据不断写入到本地的持久化文件中。

在 slave 数据同步过程中,master 的主进程仍在不断地接受着客户端的写操作,且不仅将新的数据写入到了 master 内存,同时也写入到了同步缓存。当 master 的持久化文件中的数据发送完毕后,master 会再将同步缓存中新的数据发送给 slave,由 slave 将其写入到本地持久化文件中。数据同步完成。

  1. slave 恢复内存数据

当 slave 与 master 的数据同步完成后,slave 就会读取本地的持久化文件,将其恢复到本地内存,然后就可以对外提供读服务了。

  1. 持续增量复制

在 slave 对外提供服务过程中,master 会持续不断的将新的数据以增量方式发送给 slave,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同步演变过程

sync 同步

Redis 2.8 版本之前,首次通信成功后,slave 会向 master 发送 sync 数据同步请求。然后 master 就会将其所有数据全部发送给 slave,由 slave 保存到其本地的持久化文件中。这个过程称为全量复制。

由于全量复制过程非常耗时,期间出现网络抖动的概率很高。而中断后的从头开始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网络带宽,而且可能会出现长时间无法完成全量复制的情况。

psync 同步

Redis 2.8 版本之后,全量复制采用了 psync(Partial Sync,不完全同步)同步策略。当全量复制过程出现由于网络抖动而导致复制过程中断时,当重新连接成功后,复制过程可以“断点续传”。

为了实现 psync,整个系统做了三个大的变化:

  1. 复制偏移量

系统为每个要传送数据进行了编号,该编号从 0 开始,每个字节一个编号。该编号称为复制偏移量。参与复制的主从节点都会维护该复制偏移量。

709f8e98c2b2d17c882e1eff7a1ef476.png

master 每发送过一个字节数据后就会进行累计。统计信息通过 info replication 的 master_repl_offset 可查看到。同时,slave 会定时向 master 上报其自身已完成的复制偏移量给 master,所以 master 也会保存 slave 的复制偏移量 offset。

slave在接收到master的数据后,也会累计接收到的偏移量。统计信息通过info replication 的 slave_repl_offset 可查看到。

  1. 主节点复制 ID

当 master 启动后就会动态生成一个长度为 40 位的 16 进制字符串作为当前 master 的复制 ID,该 ID 是在进行数据同步时 slave 识别 master 使用的。通过 info replication 的 master_replid 属性可查看到该 ID。

  1. 复制积压缓冲区

当 master 有连接的 slave 时,在 master 中就会创建并维护一个队列 backlog,默认大小为 1MB,该队列称为复制积压缓冲区。master 接收到了写操作数据不仅会写入到 master 主 存,写入到 master 中为每个 slave 配置的发送缓存,而且还会写入到复制积压缓冲区。其作用就是用于保存最近操作的数据,以备“断点续传”时做数据补偿,防止数据丢失。

psync 同步过程

psync 是一个由 slave 提交的命令,其格式为 psync <master_replid> <repl_offset>,表示当前 slave 要从指定的 master 中的 repl_offset+1 处开始复制。repl_offset 表示当前 slave 已经 完成复制的数据的 offset。该命令保证了“断点续传”的实现。

在第一次开始复制时,slave 并不知道 master 的动态 ID,并且一定是从头开始复制,所以其提交的 psync 命令为 PSYNC ? -1。

此时 master 可能有两种响应:

  • FULLRESYNC <master_replid> <repl_offset>:告知 slave 当前 master 的动态 ID 及可以开始全量复制了,这里的 repl_offset 一般为 0
  • ERR:告知 slave,当前 master 的版本低于 Redis 2.8,不支持 psyn,你可以开始全量复制了

如果复制过程中断后 slave 与 master 成功连接,则 slave 再次提交 psyn 命令。此时的 psyn 命令的 repl_offset 参数为其前面已经完成复制的数据的偏移量。

master 相应:CONTINUE;告知 slave 可以按照你提交的 repl_offset 后面位置开始“续传”了

psync 存在的问题
  • 在 psync 数据同步过程中,若 slave 重启,在 slave 内存中保存的 master 的动态 ID 与续传 offset 都会消失,“断点续传”将无法进行,从而只能进行全量复制,导致资源浪费。
  • 在 psync 数据同步过程中,master 宕机后 slave 会发生“易主”,从而导致 slave 需要从新 master 进行全量复制,形成资源浪费。
psync 同步的改进

Redis 4.0 对 psync 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同源增量同步”策略。

  1. 解决 slave 重启问题

针对“slave 重启时 master 动态 ID 丢失问题”,改进后的 psync 将 master 的动态 ID 直接写入到了 slave 的持久化文件中。

slave 重启后直接从本地持久化文件中读取 master 的动态 ID,然后向 master 提交获取复制偏移量的请求。master 会根据提交请求的 slave 地址,查找到保存在 master 中的复制偏移量

  1. 解决 slave 易主问题

如果 slave 发送 PSYNC <原 master_replid> <repl_offset> 命令,新master能够识别出该slave要从原master复制数据,而自己的数据也都是从该master复制来的。那么新 master 就会明白,其与该 slave“师出同门”,应该接收其“断点续传”同步请求。

无盘操作

Redis 6.0 对同步过程又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无盘全量同步”与“无盘加载”策略,避免了耗时的 IO 操作。

  • 无盘全量同步:master 的主进程 fork 出的子进程直接将内存中的数据发送给 slave,无需经过磁盘。
  • 无盘加载:slave 在接收到 master 发送来的数据后不需要将其写入到磁盘文件,而是直接写入到内存,这样 slave 就可快速完成数据恢复。
共享复制积压缓冲区

Redis 7.0 版本对复制积压缓冲区进行了改进,让各个 slave 的发送缓冲区共享复制积压缓冲区。这使得复制积压缓冲区的作用,除了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外,还作为所有 slave 的发送缓冲区,充分利用了复制积压缓冲区。

哨兵机制

对于 Master 宕机后的冷处理方式是无法实现高可用的。Redis 从 2.6 版本开始提供了高可用的解决方案—— Sentinel 哨兵机制。在集群中再引入一个节点,该节点充当 Sentinel 哨兵,用于监视 Master 的运行状态,并在 Master 宕机后自动指定一个 Slave 作为新的 Master。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完全由哨兵自动完成。

为了解决 Sentinel 的单点问题,又要为 Sentinel 创建一个集群,即 Sentinel 哨兵集群。

Sentinel 哨兵工作原理:

每个 Sentinel 都会定时会向 Master 发送心跳,如果 Master 在有效时间内向它们都进行了响应,则说明 Master 是“活着的”。如果 Sentinel 中有 quorum 个哨兵没有收到响应,那么就认为 Master 已经宕机,然后会有一个 Sentinel 做 Failover 故障转移。即将原来的某一个 Slave 晋升为 Master。

哨兵机制实现

  1. 复制 sentinel.conf
  2. 修改 sentinel.conf
  • sentinel monitor

448a85e8c2549a94e6f8b1a0a02a6834.png

该配置用于指定 Sentinel 要监控的 master,为 master 起了一个名字。同时指定 Sentinel 集群中决定该master“客观下线状态”判断的法定 sentinel 数量<quorum>。<quorum>的另一个用途与sentinel 的 Leader 选举有关。要求中至少要有 max(quorum, sentinelNum/2+1)个 sentinel 参与,选举才能进行。

这里将该配置注释掉,因为要在后面的其它配置文件中设置,如果不注释就会出现配置冲突。

  • sentinel auth-pass

如果 Redis 主从集群中的主机设置了访问密码,那么该属性就需要指定 master 的主机名与访问密码。以方便 sentinel 监控 master。

1039dffe4d72a19e948432d51921e2ed.png

  1. 新建sentinel配置文件
1
2
3
4
5
6
include sentinel.conf
pidfile /var/run/sentinel_26380.pid
port 26380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64.100 6380 2

# logfile access26380.log

另外两个文件类似,不再赘述

Redis 高可用集群的启动

  1. 启动并关联 Redis 集群
  2. 启动 Sentinel 集群

在/usr/local/bin 目录下有一个命令 redis-sentinel 用于启动 Sentinel。

redis-sentinel 命令是 redis-server 命令的软链接

方式一:使用 redis-sentinel 命令:redis-sentinel sentinel26380.conf

方式二,使用 redis-server 命令:redis-server sentinel26380.conf –sentinel

  1. 查看 Sentinel 信息

运行中的 Sentinel 就是一个特殊 Redis,其也可以通过客户端连接,然后通过 info sentinel 来查看当前连接的 Sentinel 的信息。

6f5e5ff4cea251afb04c54e2e9cf1678.png

  1. 查看 sentinel 配置文件

打开任意 sentinel 的配置文件,发现其配置内容中新增加了很多配置。

79ba5bc7f2e91bdc2825553e847b7e57.png

Sentinel 优化配置

在公共的 sentinel.conf 文件中,还可以通过修改一些其它属性的值来达到对 Sentinel 的配置优化。

  •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每个 Sentinel 会通过定期发送 ping 命令来判断 master、slave 及其它 Sentinel 是否存活。如果 Sentinel 在该属性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它们的响应,那么该 Sentinel 就会主观认为该主机宕机。默认为 30 秒。

c157fbd1e2b78afeb8d80ab9cbeee7af.png

  • sentinel parallel-syncs

该属性用于指定在故障转移期间,即老的 master 出现问题,新的 master 刚晋升后,允许多少个 slave 同时从新 master 进行数据同步。默认值为 1 表示所有 slave 逐个从新 master 进行数据同步。

99295bb612b2da7b9606eb5d62932928.png

  •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指定故障转移的超时时间,默认时间为 3 分钟。该超时时间的用途:

  1. 第一次故障转移失败,在同一个 master 上进行第二次故障转移尝试的时间为该 failover-timeout 的两倍
  2. 新 master 晋升完毕,slave 从老 master 强制转到新 master 进行数据同步的时间阈值。(当超时了就不会再逐个同步)
  3. 取消正在进行的故障转换所需的时间阈值。
  4. 新 master 晋升完毕,所有 replicas 的配置文件更新为新 master 的时间阈值。

0ec15eebd2f7e9f820eb47c0d9ed37a2.png

  • sentinel deny-scripts-reconfig

指定是否可以通过命令 sentinel set 动态修改 notification-script 与 client-reconfig-script 两个脚本。默认是不能的。这两个脚本如果允许动态修改,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

d0c0fe2b05551c095e409d5e1497bbed.png

  • 动态修改配置

通过 redis-cli 连接上 Sentinel 后,通过 sentinel set 命令可动态修改配置信息。

sentinel set 命令支持的参数:

e9e8b6a30d1032c92a0f6cce5297658c.png

哨兵机制原理

三个定时任务

Sentinel 维护着三个定时任务以监测 Redis 节点及其它 Sentinel 节点的状态。

  • info 任务

每个 Sentinel 节点每 10 秒就会向 Redis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发送 info 命令,以获得最新的 Redis 拓扑结构。

  • 心跳任务

每个Sentinel节点每1秒就会向所有Redis节点及其它Sentinel节点发送一条ping命令,以检测这些节点的存活状态。该任务是判断节点在线状态的重要依据。

  • 发布/订阅任务

每个 Sentinel 节点在启动时都会向所有 Redis 节点订阅_ _sentinel_ _:hello 主题的信息, 当 Redis 节点中该主题的信息发生了变化,就会立即通知到所有订阅者。

12ccf46201ea219f46bb7efe243bb972.png

Sentinel 节点每 2 秒就会向每个 Redis 节点发布一条_ _sentinel_ _:hello 主题的信息,该信息是当前 Sentinel 对每个 Redis 节点在线状态的判断结果及当前 Sentinel 节点信息。

当 Sentinel 节点接收到_ _sentinel_ _:hello 主题信息后,就会读取并解析这些信息,然后主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1. 如果发现有新的 Sentinel 节点加入,则记录下新加入 Sentinel 节点信息,并与其建立连接。
  2. 如果发现有 Sentinel Leader 选举的选票信息,则执行 Leader 选举过程。
  3. 汇总其它 Sentinel 节点对当前 Redis 节点在线状态的判断结果,作为 Redis 节点客观下线的判断依据。

Redis 节点下线判断

  • 主观下线

每个 Sentinel 节点每秒会向每个 Redis 节点发送 ping 心跳检测,如果 Sentinel 在 down-after-milliseconds 时间内没有收到某 Redis 节点的回复,则 Sentinel 节点就会对该 Redis 节点做出“下线状态”的判断

  • 客观下线

当 Sentinel 主观下线的节点是 master 时,该 Sentinel 节点会向每个其它 Sentinel 节点发送 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 命令,以询问其对 master 在线状态的判断结果。这些 Sentinel 节点在收到命令后会向这个发问 Sentinel 节点响应 0(在线)或 1(下线)。当 Sentinel 收到超过 quorum 个下线判断后,就会对 master 做出客观下线判断。

Sentinel Leader 选举

当 Sentinel 节点对 master 做出客观下线判断后会由 Sentinel Leader 来完成后续的故障转移。Sentinel 集群的 Leader 选举是通过 Raft 算法实现的。

大致思路:

每个选举参与者都具有当选 Leader 的资格,当其完成了“客观下线”判断后,就会立即推选自己做 Leader,然后将自己的提案发送给所有参与者。其它参与者在收到提案后,只要自己手中的选票没有投出去,其就会立即通过该提案并将同意结果反馈给提案者,后续再过来的提案会由于该参与者没有了选票而被拒绝。当提案者收到了同意反馈数量大于等于 max(quorum,sentinelNum/2+1)时,该提案者当选 Leader。

说明:Sentinel Leader 选举会在次故障转移发生之前进行。在网络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谁先做出了“客观下线”的判断,谁就更容易当选Leader。故障转移结束后 Leader 就不再存在。

master 选择算法

在进行故障转移时,Sentinel Leader 需要从所有 Redis 的 Slave 节点中选择出新的 Master。

  1. 过滤掉所有主观下线的,或心跳没有响应 Sentinel 的,或 replica-priority 值为 0 的 Redis 节点
  2. 在剩余 Redis 节点中选择出 replica-priority 最小的的节点列表。如果只有一个节点,则直接返回
  3. 从优先级相同的节点列表中选择复制偏移量最大的节点。如果只有一个节点,则直接返回
  4. 从复制偏移值量相同的节点列表中选择动态 ID 最小的节点返回

故障转移过程

Sentinel Leader 负责整个故障转移过程:

  1. 根据 master 选择算法选择出一个 slave 节点作为新的 master
  2. 向新 master 节点发送 slaveof no one 指令,使其晋升为 master
  3. 向新 master 发送 info replication 指令,获取到 master 的动态 ID
  4. 向其余 Redis 节点发送消息,以告知它们新 master 的动态 ID
  5. 向其余 Redis 节点发送 slaveof 指令,使它们成为新 master 的 slave
  6. 从所有 slave 节点中每次选择出 parallel-syncs 个 slave 从新 master 同步数 据,直至所有 slave 全部同步完毕
  7. 故障转移完毕

节点上线

  • 原 Redis 节点上线

只要是原 Redis 集群中的节点上线,只需启动 Redis 即可。因为每个 Sentinel 中都保存有原来其监控的所有 Redis 节点列表, Sentinel 会定时查看这些 Redis 节点是否恢复。如果查看到其已经恢复,则会命其从当前 master 进行数据同步。如果是原 master 上线,在新 master 晋升后 Sentinel Leader 会立即先将原 master 节点更新为 slave,然后才会定时查看其是否恢复。

  • 新 Redis 节点上线

如果需要在 Redis 集群中添加一个新的节点,则上线操作只能手工完成。即添加者在添加之前必须知道当前 master 是谁,然后在新节点启动后运行 slaveof 命令加入集群。

  • Sentinel 节点上线

添加 Sentinel 节点需要手工完成。即在添加之前必须知道当前 master 是谁,然后在配置文件中修改 sentinel monitor 属性,指定要监控的 master。

CAP定理

CAP 定理的内容是:对于分布式系统,网络环境相对是不可控的,出现网络分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系统必须具备分区容错性。但系统不能同时保证一致性与可用性。即要么 CP,要么 AP。

  • 一致性(C):

分布式系统中多个主机之间是否能够保持数据一致的特性。即,当系统数 据发生更新操作后,各个主机中的数据仍然处于一致的状态。

  • 可用性(A):

系统提供的服务必须一直处于可用的状态,即对于用户的每一个请求,系统总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用户做出响应。

  • 分区容错性(P):

分布式系统在遇到任何网络分区故障时,仍能够保证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

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必然会有不同,比如网络、服务器等等,所以在分布式系统中分区容错性必然存在

BASE 理论

BASE 是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和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三个短语的简写,BASE 是对 CAP 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

BASE 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系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 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是指分布式系统在出现不可预知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

  • 软状态

软状态,是指允许系统数据存在的中间状态,并认为该中间状态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即允许系统主机间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存在一定延时。

  • 最终一致性

最终一致性强调的是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副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后,最终能够达到一个一致的状态。

CAP 应用:

  1. Zookeeper

Zookeeper 遵循的是 CP 模式,当 Leader 节点中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后,在 Follower 还没有同步完成之前,整个 Zookeeper集群是不对外提供服务的。

  1. Consul

Consul 遵循的是 CP 模式

  1. Redis

Redis 遵循的是 AP 模式

  1. Eureka

Eureka 遵循的是 AP 模式

  1. Nacos

Nacos 在做注册中心时,默认是 AP 的。但其也支持 CP 模式,但需要用户提交请求进行转换。

Raft 算法

Raft 算法是一种通过对日志复制管理来达到集群节点一致性的算法。这个日志复制管理发生在集群节点中的 Leader 与 Followers 之间。Raft 通过选举出的 Leader 节点负责管理日志复制过程,以实现各个节点间数据的一致性。

在 Raft 中,节点有三种角色:

  • Leader:唯一负责处理客户端写请求的节点;同时负责日志复制工作
  • Candidate:Leader 选举的候选人,其可能会成为 Leader。是一个选举中的过程角色
  • Follower:可以处理客户端读请求;负责同步来自于 Leader 的日志;当接收到其它 Cadidate 的投票请求后可以进行投票;当发现 Leader 挂了,其会转变为 Candidate 发起 Leader 选举

leader 选举

  1. 选举

若 follower 在心跳超时范围内没有接收到来自于 leader 的心跳,则认为 leader 挂了。此时其首先本地 term 增一。然后 follower 会完成以下步骤:

  • 若接收到了其它 candidate 的投票请求,则会将选票投出
  • 由 follower 转变为 candidate
  • 若之前尚未投票,则向自己投一票
  • 向其它节点发出投票请求,然后等待响应
  1. 投票

follower 在接收到投票请求后,其会根据以下情况来判断是否投票:

  • 发来投票请求的 candidate 的 term 不能小于我的 term
  • 在当前 term 内,我的选票还没有投出去
  • 若接收到多个 candidate 的请求,采取 first-come-first-served 方式投票
  1. 等待响应

当一个 Candidate 发出投票请求后会等待其它节点的响应结果。

  • 收到过半选票,成为新的 leader。然后会将消息广播给所有其它节点,消息中包含 term 值
  • 接收到别的 candidate 发来的新 leader 通知,比较新 leader 的 term 并不比自己的 term 小,则转变为 follower
  • 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过半选票,也没有收到新 leader 通知,则重新发出选举
  1. 选举时机

可能会出现较多 candidate 票数相同的情况,即无法选举出 Leader。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Raft 算法采用了 randomized election timeouts 策略。其会为这些 Follower 随机分配一个选举发起时间 election timeout,这个 timeout 在 150-300ms 范围内。只有到达了 election timeout 时间的 Follower 才能转变为 candidate, 否则等待。

数据同步

正常运行期间, Leader 通过日志复制管理实现集群中各节点数据的同步。

Raft 算法一致性的实现,是基于日志复制状态机的。状态机的最大特征是,不同 Server 中的状态机若当前状态相同,然后接受了相同的输入,则一定会得到相同的输出。

处理流程

当 leader 接收到 client 的写操作请求后,大体会经历以下流程:

  • leader 在接收到 client 的写操作请求后,leader 会将数据与 term 封装为一个 box,并随着下一次心跳发送给所有 followers,以征求大家对该 box 的意见。同时在本地将数据封 装为日志
  • follower 在接收到来自 leader 的 box 后首先会比较该 box 的 term 与本地记录的曾接受过的 box 的最大 term,只要不比自己的小就接受该 box,并向 leader 回复同意。同时会将 该 box 中的数据封装为日志。
  • 当 leader 接收到过半同意响应后,会将日志 commit 到自己的状态机,状态机会输出一个结果,同时日志状态变为了 committed
  • 同时 leader 还会通知所有 follower 将日志 commit 到它们本地的状态机,日志状态变为了 committed
  • 在 commit 通知发出的同时,leader 也会向 client 发出成功处理的响应

脑裂

在多机房部署中,由于网络连接问题,很容易形成多个分区。而多分区的形成,很容易产生脑裂,从而导致数据不一致。

三机房部署的容灾能力最强,下面以三机房部署为例进行分析

1.

247a6c5585c613f749024b58fefa4d3d.png

B 机房中的主机感知不到 Leader 的存在,所以 B 机房中的主机会发起新一轮的 Leader 选举。由于 B 机房与 C 机房是相连的,虽然 C 机房中的 Follower 能够感 知到 A 机房中的 Leader,但由于其接收到了更大 term 的投票请求,所以 C 机房的 Follower 也就放弃了 A 机房中的 Leader,参与了新 Leader 的选举。

若新 Leader 出现在 B 机房,A 机房感知不到新 Leader 的诞生,不会转为follower,形成脑裂。此时 A 机房 Leader 处理的写操作请求无法获取到过半响应,所以无法完成写操作。若新 Leader 出现在 C 机房,A 机房中的 Leader 会自动下线。

2.

d631f10ecca6818b6c4282c620f39108.png

不会形成脑裂

3.

197ceb97649f1a83a21a9a55162d5efb.png

B 无法选举出新的 Leader,无法提供任何服务

4.

df2452663c93db94c26df3f274a2ee1d.png

对于集群的运作不产生影响

  1. A、B、C 全部断开

A 机房无法处理写操作请求,但可以对外提供读服务。B、C 无法提供服务

Leader 宕机处理

  1. 请求到达前宕机

对集群数据的一致性没有任何影响。

  1. 未开始同步数据前宕机

接受到的数据丢失

  1. 同步完部分后宕机

client 发送写操作请求给 Leader,Leader 接收完数据后向所有 Follower 发送数据。在部分 Follower 接收到数据后 Leader 挂了。

  • 若 Leader 产生于已完成数据接收的 Follower,其会继续将前面接收到的写操作请求转换为日志,并写入到本地状态机,并向所有 Flollower 发出询问。在获取过半同意响应后会向所有 Followers 发送 commit 指令,同时向 client 进行响应。
  • 若 Leader 产生于尚未完成数据接收的 Follower,那么原来已完成接收的 Follower 则会放弃曾接收到的数据。
上一篇:
Redis系列第五章
下一篇:
Redis系列第三章